這是一個很老套的廣告詞了,不過生逢其實的我,還是覺得這句話挺實用的,也許根本上我就是一個老派的人,哈!會寫這篇是我最近的一個感觸,其實應該也是對青春時期的一個夢想的幻滅。
最近逢單位內清查每個人的執照資料時,我發現一位同梯的同事身上同時具有社工師及諮商心理師的執照。諮商心裡師其實報考門檻很高(其實也沒多高,只是要相關心輔科系研究所畢業,再加上一年以上的實習經驗而已...)。剛好前些日子在上在職訓練時,跟他坐對面,便開始聊了起來。原來同事大學時是念社工,研究所念師大心輔研究所,我真的很驚訝,除了佩服同事外,更露出欣羨的表情,因為他念的是我一直以來相當夢寐以求的師大心輔所。
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會唸書的料(這樣寫,好像有點慚愧,好說我也唸完研究所,還考上公職ㄟ…但這真的是一個事實…),在年輕的時候,面對大四畢業的壓力,當時的我一直在思考要再就學唸書還是就職,當然那年代對自己想念的書跟科系,其實很多都是一知半解,雖然唸完社工學士,但對這科系也還沒熱誠跟專業的信心。也可能是原生家庭中對擔任教師的職務,相關科系中,我最想念的就是師大的心輔所,因為他是可以直接任教在國高中的輔導老師,薪資也是從4萬多起跳,無論專業認可、社經地位都是很優渥的一個工作環境。但以當時我的學力跟運氣,都不足以讓我可以念到這間學校,所以這件事就一直只是我的夢想而已。事隔十年多,現在的我因為老公可能有要出國深造的可能,自己也想在去跟著念一個自己真的想念的知識,想念心輔所的夢想又在心底慢慢的發酵。
不過,在跟同學聊過後,真的頗受打擊。
他說,在他畢業的時候,學校還有這樣的缺,但已是約聘缺,薪資也掉到3萬多。且工作項目行政工作近佔8成,直接工作少之又少。並且諮商心理師跟臨床心理師很不同,且要看臨時的工作機會多少,才能在社區內工作。臨床心理師是心理系畢業的學生才能考,能在一般醫院工作的,是這一個類向。近年來因為少子化,學校招生越來越難,加上每年畢業的學生有實習的需要,學校樂於請不用錢的實習生,因此面臨到很多這樣的職缺釋放的越來越少,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,這個職場大不如前。他說,他也是在唸書後,隨著職場變動,做出職業選擇的調整,因此來報考公職,只求一個穩定的老年保障,不求子女的照顧,拖累子女即可。
阿!原本是想求念的東西可以在興趣及工作上同時兼得的如意算盤,這下可能就打不出來了。不過,這就是真實的人生,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!早點看清事實的真相,又何嘗不是好事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